| 
  • If you are citizen of an European Union member nation, you may not use this service unless you are at least 16 years old.

  • You already know Dokkio is an AI-powered assistant to organize & manage your digital files & messages. Very soon, Dokkio will support Outlook as well as One Drive. Check it out today!

View
 

台語文可能標準化嗎?

Page history last edited by pektiong 12 years, 10 months ago

 

[台文的先聲台語文的標準化] 3之2 台語文可能標準化嗎

 

◎林慶勳 圖◎龔萬輝

 

台灣是一個移民社會從16世紀開始受到大航海時代的影響陸續有各地的人口移入從16到20世紀至少有歐洲人、中國人、日本人在不同的時代與原來已在這塊美麗之島居住的南島民族共處不管他們停留的時間長短最後總留下一些語言與文化的痕跡。

 

從語言分類來看目前台灣多數人仍然繼續使用的語言大致可分為南島語族與漢語族兩個系統。南島語族不是本文所要談的主題在此省略。台灣的漢語族以使用人口來看主要是閩南語與客家語以及少數的官話、吳語、粵語、湘語、贛語、閩東語等方言。日治時代1905年、1915年、1920年三次曾經做過全台人口普查兼語言調查但是日本人1945年結束統治之後國民政府雖然做過多次人口普查卻從未認真做過大型而權威性的語言人口調查。究竟台灣語言人口的分布如何迄今為止仍然無法正確做出官方統計。沒有數字只有「想當然耳」的猜想這個看似無關緊要的語言人口調查其實對國家進步或各種與台灣住民有關的政策制訂都有一定的負面影響。

 

母語教育的隱憂

 

有人說母語只要在家裡講跟阿公、阿嬤學習就可以事實真相是四十歲以下的父母自己的母語都不「輪轉」如何示範教導子女標準的母語。特別是沒有跟祖父、母一起居住的兒童家庭這一關的母語教育等於交白卷。有些居住都會裡的父母親甚至勸兒女不要在學校與同學說母語免得受到個別歧視或許這是少數個案姑妄聽之。其次整個社會特別是都會區的公共區域便利商店、車站、菜市場等等想要聽到母語的機會難上加難。家庭與社會學習母語的場域失守之後我們能靠學校區區一、兩個小時說母語奏效嗎於是有文化傳承意義的母語推行演變成父母推給學校孩子在學校學學即可學校怪家庭父母親沒有善盡輔導的功能在責任誰屬尚未釐清之際母語學習已經變成社會的沉重負擔。

 

語文標準化就是「語文規範化」做法是由政府機關制訂類似於法律位階的語文標準希望全民能夠遵行使用。不過由於它是由上而下的制定在推行上往往會有一些阻力因此需要吸收已經在社會流通許久的語文使用習慣。也就是說語文規範雖然有公權力當後盾制訂時仍然需要尊重行之有年的約定俗成全民「台語文標準化」的目標才容易達成。

 

這裡談「語文標準化」雖然將語與文分開來看也就是將說話語言與文字書寫分別來談才不會糾葛不清但是兩者之間仍有內部結構無法分割的關係存在。「多謝、感謝、勞力」、「雪文、茶箍」、「後尾、後壁」三組詞彙其中每個詞彙至今都有人在使用如何界定哪一個是標準化的詞彙本身就是一項大工程。在台語文標準化的要求下勢必選定其中一個為標準用法其他的詞彙即被排除於規範之外只能當做參考之用。被選定為標準化的詞彙它的讀音、文字書寫都與該詞彙有相互的制約關係無法以單純的說話語言來看待。標準化之後的讀音與詞彙需要多做示範或宣導甚至用教育的方式反覆說明正式文件、母語教科書當然使用規範化的詞彙用柔性訴求的導正方式讓詞彙使用逐漸合乎標準化。

 

經過許多田野調查結果顯示目前台灣社會對漳、泉腔調差異已經不再那麼講究特別是四十歲以下的住民他們多數人差不多已經習慣於「漳、泉濫」此項因素對語音標準化制訂恰巧比較有利。但是社會上畢竟中、老年人還是占多數對於漳與泉各有特色的讀音需要訂出一套彼此都可以接受的方案。對於公告的標準化讀音可以利用母語教學、演講比賽等場合多多宣導說明讓讀音也能趨向於標準化。對於未能進入標準化的讀音或詞彙在過渡時期不宜太過嚴厲禁止仍然自由私下使用流通。如此一來推行的阻力或許可以減到最低。

 

「台語標準化」的衍生問題

 

文字的規範本來就相當複雜加上目前的社會氣氛怎麼訂都無法讓每一派人士滿意人人都想在台語文字化破曉時分搶當倉頡、創契的角色也難怪讓反對母語推行的人有個好藉口等你們整合好了再來談「母語教育權」。反過來看如果先規範一套書寫文字讓所有人遵行看起來是不錯的方法可是使用公權力由上而下的規範屆時反彈的力道可能更強未能獲選或當不成倉頡如何教他口服心服。

 

使用「漢字」當台語文書寫的符號從歷史因素或語與文契合度來看都是上選的方案無奈它會遭遇到不利於規範化的「假借」和「訓讀」的語言現象。例如歌仔冊「無嫌戶上打笑科」不嫌棄的話可以互相開玩笑、「庵滾不驚呼鬼叉」脖子不怕鬼掐因為讀音相同的條件創作者寫「戶上」、「庵滾」當做「互相」、「頷頸」的意思這是前人的「錯別字」後人稱做「假借字」。李臨秋膾炙人口的台語歌曲〈補破網〉其中有兩句「誰人知阮苦痛」、「天河用線做橋板」「人」字在此要念lang5其實本字做「儂」「橋板」在此要念kio5 pang1本字做「橋枋」。人雖然讀dzin5卻與儂同意板雖然讀pan2意思也與枋接近。此種義同音異的用字被稱做「訓讀字」。由於截至目前為止假借字與訓讀字缺乏規範使用者各有偏好兩種用字的現象目前已由隨興逐漸變為氾濫。

 

漢字之外台語文的另一種書寫符號是「教會羅馬字」簡稱教羅顧名思義它創立於基督教會傳教的外國牧師為了與當地人溝通使用羅馬字標寫傳教的《聖經》或當地口語這套書寫系統只用有限的幾個羅馬字母嚴格說應當是拉丁字母卻可拼寫無限的語言受到信徒相當程度的歡迎。從1873年英國長老教會傳教士杜嘉德C.Douglas在倫敦出版《廈門白話字典》開啟了教會羅馬字標記閩南語的濫觴1913年英國傳教士甘為霖William Campbell在台南出版《廈門音新字典》奠定了教會羅馬字在台灣流通的基礎。

 

如今這套標寫台語文的符號系統已經由教會內部逐漸向一般社會傳播由於它可以擺脫複雜的漢字書寫系統只要有音讀即可記錄詞彙學習又相當簡易短時間即能入門。目前流行的除「教羅拼音」外還有「TLPA拼音」與「通用拼音」兩種然而後一種拼寫形式與前兩種差異較大。教羅雖然好用、易學卻有一項根本缺點也就是讓非母語的人來使用這套拼音符號可能造成「讀其音而不知其義」的窘境雖然反覆學習可以逐漸補救但從語文的使用功能性來說是相當不利的因素。

 

漢字與教羅之外近年又出現一種「漢羅體」的台語文書寫系統也就是文章書寫中同時出現漢字和教羅。語文信息傳播功能最基本的要求就是工具屬性的實用程度。當漢字標寫有局限性時就出現了教羅體來做補救同理當教羅使用有缺失時漢羅體很自然就應運而產生。漢羅體主要以漢字為主只有在不易書寫的罕用字出現或者面對生僻的地區性詞彙無法用漢字表達時往往改以羅馬字來標音書寫。由於它把羅馬字僅僅當記音符號使用加上中西合璧的書寫形式因此受到某些的排斥。

 

台灣目前逐漸朝向單語使用趨勢以及母語教育亂無章法不禁讓人懷疑台語文可能走向標準化嗎由於單語使用的趨向讓原來母語使用隨之弱化因此語言的整合看起來比較容易但是尚未實施之前任何可能性都會有例外出現面對複雜性極高的台語文標準化問題更須謹慎從長計議。●

Comments (0)

You don't have permission to comment on this page.